飲食VS運動
之減肥效益

飲食VS運動  門診大家愛問的減肥問題

門診常見許多人對於減肥最常見的共同問題大概不外乎幾個:
『到底是飲食影響的多還是運動瘦得多?』
『這樣的飲食、運動習慣要做多久才有效果?』
『怎麼吃才會瘦?少吃什麼?多吃什麼?熱量呢?』
『要運動嗎?做什麼樣的運動?』

不論飲食或是運動,皆和TDEE和BMR有關

在介紹理論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兩個重要的名詞『TDEE 每日總消耗能量』、『BMR 基礎代謝率』(請參考本篇文章:『TDEE 每日總消耗能量』與『BMR 基礎代謝率』

看完文章,大家應該都知道了
『想要減肥,除了吃得營養得宜、熱量控制,我們還需要將個體的基礎代謝率拉高』

因為基礎代謝率並不是『永久不變』的,我們要找到可以改變並且影響之的方法,這樣便能讓身體處於容易耗能的狀態。

以臨床操作來說,最容易影響基礎代謝率(BMR)的因素大約有幾項:
  1. 年齡,25歲之後BMR便會逐漸下降
  2. 飲食,大量飲食會提升BMR,熱量過低則會下降
  3. 性別,一般而言男性大於女性
  4. 體溫,體溫上升一度大約可以提昇13-14%的BMR
  5. 荷爾蒙,生長激素、腎上腺素、甲狀腺素、女性月經週期變化等等
  6. 身體組成,同樣條件下體脂肪比例較高則BMR較低
  7. 藥物使用,可能造成生理狀態改變的藥物皆有可能
  8. 運動,藉由增加肌肉比例來提升BMR。運動的強度愈高,身體需要較久時間來進行修復,以達到延長運動後的過耗氧量(Excess Post-Exercise Oxygen Consumption, EPOC)造成所謂後燃效應。


飲食與TDEE和BMR的關係是

每日飲食的建議熱量便是由TDEE去做推算:
在『增肌階段』每日攝取熱量建議為每日消耗總能量TDEE之110%-120%
在『減脂階段』每日攝取熱量建議為每日消耗總能量TDEE之80%-90%

每日飲食的總熱量不可以過低:
如果低於BMR便會造成基礎代謝率的下降,使減肥效果大打折扣。
如:過度節食一段時間,肌少油多的『瘦胖子』(skinnyfat),容易造成反彈性復胖

每日的蛋白質攝取比例:
如果能夠藉由增加肌肉量,便能夠提升BMR,脂肪也就比較不容易囤積。
因此蛋白質的攝取十分重要,建議佔總熱量的30-40%,或是體重公斤數的1-2倍公克數
如:70公斤成人,建議為70-140g/日,依照運動需求量變化。


運動與TDEE和BMR的關係是

中高強度以上的運動可以帶來所謂後燃效應,增加基礎代謝率BMR的總量:
運動的強度愈高,身體需要較久時間來進行修復,在修復過程中進行耗氧代謝,以達到延長運動後的過耗氧量(Excess Post-Exercise Oxygen Consumption, EPOC)造成所謂後燃效應,可以參考期刊『Effects of exercise-induced muscle damage on resting metabolic rate, sub-maximal running and post-exercise oxygen consumption』

中高強度以上的運動比起低強度有氧運動(慢跑)在長期看來具有更強大的燃脂效益:
過去認為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具有較高的燃脂效果,事實上經過研究,以中高強度以上的運動,像是:重量訓練,可以增加肌肉以及增加肌肉運動後負荷所帶來的後燃效應,長期燃脂效益是更佳的,可以參考『史考特醫師-一分鐘健身教室:低強度運動能燃脂?』。

你的目標是什麼?

『對於以減少脂肪為目標』
如果你是希望直接減少脂肪來達到更瘦,線條更明顯的狀態,或許你需要更嚴謹的飲食計畫,達到的效果 比單純的運動選擇更為重要,可以參考『史考特醫師-一分鐘健身教室:運動越多,未必越好?

『對於以增加肌肉為目標』
如果你的需求是希望改變身體組成比例,增加肌肉量,除了必須更重視熱量、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的攝取,運動類型的選擇、阻力、強度都會是很重要的因素,重量訓練會是不可以缺少的部分,可以參考『史考特醫師-一分鐘健身教室:重訓/有氧比一比』。


【陳家駒醫師門診資訊】

留言